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点文汇] 老王谈历史,那叫一个专业!

[复制链接] 地区:
老王谈历史,那叫一个专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大秦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学习大国 |
2015-5-14 14:00 |查看: 3090|回复: 0
转载 学习大国
本帖最后由 大秦 于 2015-5-14 14:06 编辑


       王岐山谈历史,专业!他曾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此后在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后来成为社科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不知当年有多少人曾听过老王讲谈历史,想必留下过一段难忘回忆。

       这几天,王岐山出去调研,发表了很长一段关于历史的论述。专业所长,可又讲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

       先从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说起,到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应运而生,再到新中国成立,王岐山将此概括为“我们民族从‘倒下去’,到重新‘站起来’的漫长历史过程、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王岐山说,要有历史的回放和思考。意欲何在?

       他讲,我们要把现在的工作同先烈奋斗的历史联系起来,准确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那么,怎么理解这个深刻内涵?王岐山也点明了: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前提,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

       可见,历史的意义和现实的意义一呼而出。

       中国人是非常重视历史的,所谓“不知今者察之古,欲知来者察之今”。对于一些重大的问题,往往会放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视野中去观察,而且是用一种忧患意识来对待。今天的人们对自己所为之奋斗的事业,要想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还需要放在时空的坐标中去定位,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深刻理解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也要放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来看,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对国家肩负的使命来看。

       既然王岐山强调把现在的工作同先烈奋斗的历史联系起来,如果反观当下,今天在职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革命的血雨腥风,更有相当多的属于“三门干部”,对于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政权的认知,与父辈相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有的满足于做些具体工作,对政治“无感”;有的迷失、迷茫,满不在乎,应付过活;有的腐化变质,对党的事业极力“去神圣化”,自我作践突破底线。执政的精英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和开阔的格局,如何长治久安、开创未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引用过苏轼《晁错论》中的一段话:“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就摆在面前,如果无动于衷、无所作为,乃至党不管党、治党不严,后果将不可收拾,这绝非危言耸听。

       以史为鉴才能继往开来。当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擘画宏远,各项改革任务已经规划出路线图、时间表,接下来就是一个“干”字。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来紧抓落实?如果不能给出一个“硬气”回答,那么,一切美好的蓝图就会在鲜花和掌声中落空。从严治党,就是这样一种鲜明的态度,就是要用全面从严,来重塑一支堪当大任的队伍。

       在这里,王岐山提出了一个新论断:“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前提”。其逻辑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取得成功,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身过硬,而这必然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要求党员干部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追问。回望历史,前瞻未来,再来品味王岐山讲的这段历史,还可以读出他对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深思。


       原原本本地学习王岐山的历史课,这些重点要掌握:

       —— 用历史的眼光、以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来看从严治党,这说明从严治党绝对成为常态,只会越查越严、越抓越紧,不会鸣金收兵、半途而废。如果有谁“放水”,将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结局不堪设想。

       —— 以宏观的角度来考量一个政党的过去与未来,必然是在为政党的自身定位与自身建设谋划。与个案查办相比,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这就不难理解。王岐山这次为什么要强调党章党规党纪,还特别讲到“党纪”与“国法”不能混同,讲到修订党纪处分条例。与抓一百只“老虎”相比,制定一套管用而独具特色的党规党法,毫无疑问将更值得大书特书,青史留名。

       —— 虽然又是谈“意识”,又是谈“制度”,好像是时光穿越玩儿“虚”的,但是,那些潜在的“老虎”“苍蝇”也别侥幸,这也有你们的事儿。老王还是用他那铿锵有力的话招呼你们:“必须一把尺子执纪到底、一寸不让!”“眼里不揉沙子!”“要有啄木鸟精神,治病树、拔烂树,保护森林!”不查办案件,怎么能有威慑?怎么能解决执行纪律失之于宽、松、软的问题?说到这里,王岐山还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打比方,不清除“老虎”“苍蝇”就是对党不忠诚,就会翻船。

       王岐山的讲话,风格独特,简洁、有力、生动、深刻,富有幽默感。这堂历史课,理论阐释内涵丰富,回放画面感强,一个个定格历史的镜头让人感觉历历在目,启发思绪。

       这课就讲在几天前的浙江嘉兴南湖旁,此外,他还主持召开了部分省区市纪委书记座谈会。调研主题集中在两点,一个是唤醒党章党规意识,一个是推进制度创新;透露一个重大信息,就是要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修改;效果是要达到两个“挺在前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

       那么,不禁要问,那些惧怕老王的侥幸者和那些在位不为的干部们,听了老王讲历史,感觉又如何呢?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15 18:53 , Processed in 0.181754 second(s), 3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