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父母优雅变老是一种孝

[复制链接] 地区:
骨肉亲情
让父母优雅变老是一种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乌龙茶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郝予 中国妇女 |
2015-11-3 14:35 |查看: 1592|回复: 0
转载 郝予 中国妇女

       一个人怎样的存在状态有很多种,优雅?是怎样的存在呢?优雅的老人又是怎样的呢?或许,每个人眼前浮现的画面会不同,但是,我想,有了内心的从容、安定和独立,是否才能谈及优雅呢?

       记得2012年我国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当时引起社会的很大反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此法的可行性。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互动,只能以道德伦理来约束,很难以法律制约。此事背后彰显的是更多渴望子女陪伴照顾的老年孤独和代际相处的矛盾与冲突。

       如何优雅变老,不光为父母问,其实也该为我们自己问。

       衰老与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总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我们将如何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试想一下:

       当我们不再工作,失去社会角色与价值;当子女忙碌着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顾不上我们;当我们的身体不再灵活,毛病频出,伴侣离我们而去,孤独孱弱;当不时听到自己的同学老友开始相继离世……

       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只要想想这些,一阵悲凉和恐惧难免袭来,甚至我们不愿让自己去想,因为,我们害怕衰老,害怕孤独,害怕死亡!大多数时候,我们将这些害怕或深深地压抑在潜意识,或从意识中否认分裂出去,不让自己感受到。事实上,你想或是不想,衰老每一天都在逼近,死亡终将来临。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痛苦体验,只是出现的时间、延续的时间长短、应对方式不同。

       如此换位一下,你就能理解父母所经历的孤单、落寞,缺乏安全感、价值感的忧愁和痛苦。

       我们知道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心理发展要经历“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程,即“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过怎样的生活?我感到我的价值在于……”等等关于自我的核心体验,从中获得自我的整体感。

       其实,当我们过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进入老年阶段时,也同样面临着新的“自我同一性”的问题:“我是谁?我的价值在于?我要过怎样的生活?”

       而我们往往会忽略老年人“自我同一性”问题,理所当然地认为都那么成熟了,自然可以适应和应对一切,这也是当老年人出现依赖无助的时候,有时子女会不耐烦,陪不得、放不下进退两难的原因。

       当父母年老,“自我同一性”出了问题,会经历困惑不安甚至痛苦的过程。这时,作为子女,应该有意识地帮助父母调整心态和生活状态,帮助他们重新确认自我价值和想要的生活,找回自我,获得内心的安定、安全和独立。

       比如帮助父母发现、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去做一些早年因为忙碌一直没能去做的事情,学习绘画、跳舞或琴艺,上老年大学、旅游、运动等。在发展新的兴趣爱好中,拓展新的同龄人际关系,找到新的价值感。

       今天,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中,绝大部分老年人体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就是照顾儿女或者孙辈的生活,忙碌的现实也让打拼的中青年人需要父母来照顾自己。当不知不觉中将“照顾下一代”变成自己唯一存在价值,照顾便容易成为下一代的负担,而非幸福。

       让儿孙陪伴的天伦之乐成为父母快乐的唯一来源,还是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和鼓励父母发展自己的独立兴趣和人际关系,帮助父母感受更多的快乐?哪一种快乐是更深层次、更值得依靠的快乐呢?显然答案是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因家风而异的。

       和父母的相处,究竟是“一碗汤的距离”、“相依相守”,还是“提供满足更多的兴趣”,或是坦承共识去住“养老院”?

       两代人各自内心真正感到轻松、充实、心安而独立的选择,优雅变老才可能实现吧!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2 14:27 , Processed in 0.214163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