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他们,就为他们好好做饭吧

[复制链接] 地区:
骨肉亲情
爱他们,就为他们好好做饭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京韵京腔 (小学三年级) | 转载 央视新闻 |
2017-8-8 09:08 |查看: 1836|回复: 0
转载 央视新闻
  最近,浙江宁波一名男子的朋友圈被晒到网络,令网友大呼温暖!两年时间、700多个日夜,他天天坚持买菜做饭,每一顿饭精心打理和烹饪,然后陪着88岁的妈妈吃。小时候,父母给了我们宠溺的眼光、温暖的怀抱,我们会说:“爸爸妈妈,长大后我一定好好孝顺你们”;但长大后,你是否因为各种忙,渐渐忘了这份承诺?你有多久没陪父母吃饭了?你的“孝”是否还停留在等待中?抓紧时间去爱吧,像小时候说的那样!

  他的“孝”,是暖心

  李爱军,今年47岁,家在浙江宁波东部新城。每天早上5点钟,闹铃响起,李爱军会准时起床,在电饭煲里煮上杂粮粥,做好后,他从电饭煲里打出一碗,配上葡萄干和小面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这个时间,妈妈还没睡醒,他轻轻带上门,上班了。


  中午休息时间,李爱军又从公司赶回家,做好一顿饭菜,陪妈妈吃完,再回公司上班。

  傍晚下班后,李爱军处理好手头的工作,直奔菜场,轻车驾熟买好菜,赶回家已经接近7点,菜切好下锅炒。


  2年前,李爱军还是个厨房“小白”,连粥也不会熬。那时候,他的父亲病危,因为父母住在河南老家,李爱军含泪开车赶回老家,终究没能见上爸爸最后一面。这让他感慨时间不等人,“最让人害怕的是,你永远不知道滴答声会在哪一刻停止。”

  从那之后,他把母亲接到宁波照顾,开始学着做饭,把每天做饭、陪母亲吃饭当成最重要的事,争取做到每天不重样,因为他说,不想错过每一次和爱的人一起吃饭的机会。


《什么是孝》
选自《把孝心献给父母》/彭成著

  孝道无尽,及时为贵

  人生是短暂的,有些事情并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转移。孝道何时尽,及时为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中包含了多少的辛酸与苦泪,是多少错过行孝者的悔恨哭诉啊!

  诚如俗语所说:养育之恩涌泉报,行孝及时莫要等。时间是无情的,生命是脆弱的,不要让它成为你终身的遗憾,不要让它成为你喉头哽咽的理由。不要当失去时才去后悔没有珍惜,不要让伤痛难以释怀!为何不现在就行动呢?让自己的人生不留这种遗憾!


  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是的,在孩提时代,是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抚养成人,现在父母年纪大了,子女也已经长大成人,作为子女就应该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善待双亲,和心对话,人终有一老,行孝之人必得孝之回报,不要等到将老之时,才从儿女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暗自垂泪。


  面对父母之恩,人们所能改变的真的不多。子女还有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活时光,而父母却在半生的操劳中年华已失。幸福是短暂的,如果子女选择一味等待,也许最好的孝意只能到天堂……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身外之物,可多可少,可有可无,都能重新获取,而父母之爱,却与他们的生命同在,失去便无法复制,与其将来后悔,还不如趁父母健在抓紧时间多叫几声爹娘。

  双亲还健在的人,请不要再让这种情结蔓延下去,要做到及时行孝。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事后弥补,但是行孝却例外。


  孝不在言,贵在能行

  人到老年,特别希望儿女孝顺。虽然大多数人对父母是有孝心的,但是仅有孝心没有行动,也不是真正的孝;即使行孝,也不一定就能行到点子上。我们说某个人懂得孝悌的道理,一定是这个人已经有了孝和悌的行为,如果他只知道口头上讲孝悌,并不去实行,又怎么能说他知孝悌呢?


  真正的孝道必须是外在行动的落实,能使父母感受得到子女的关怀,是那种体贴入微的孝行。讲孝道不是讲道,不是坐而论道,否则就失去了“孝”的意义。

  如何让“孝”真正成为更多年轻人心中、行动上的“常态”,除了思想洗礼和灵魂震撼,也需要选取、改造、强化一些更契合时代的“孝道仪式”,从而令“孝”不只停留在口头,更使其成为一种神圣化、仪式化的责任。


  孝心也许每个人都有,但是孝行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不少人都对孝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只是单纯地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

  孝,不能是口头上的“演讲”与夸耀;孝,应是在行为上的体现。“孝”之精义是付诸于行动。一个行动,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行动,也比那些美丽动听的夸夸其谈强千百倍。


  别让孝心成为等待

  最美好的事莫过于——

  我长大,你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所以,及时行孝吧,

  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赏析】母亲病了,李商隐要送母亲回乡求医。对母亲担忧、不舍,伤感悲伤流泪。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赏析】诗人的母亲已经去世了,黄昏里他独自站在母亲的坟前,流着泪为母奠酒。一个“空”字道出了所有的无奈,母亲已经去了。最后一句,用一个细节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以后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叮嘱了。

思母
宋·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赏析】这首诗描写母亲去世后,霜打芦花,诗人泪湿衣衫、悲恸欲绝;想起去年梅雨季节,老母倚门,盼己典当袈裟、负米归来的情景,如今只留下满腔怀念。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14 15:59 , Processed in 0.174450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