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提倡老人多交友

[复制链接] 地区:
天下好文
提倡老人多交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周云海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作者:沈栖 |
2015-8-5 15:56 |查看: 1735|回复: 0
转载 作者:沈栖

       社会上似乎有一种偏见,认为交友是年轻人的事儿,劝诫年轻人“慎交友”的古训今谏不少。其实,老人也宜多交友。近读著名学者张中行的《留梦集》,这位年登耄耋的老人生前曾坦然地说过:老人交友,“从年龄方面着眼,可以是忘年交的小友,也可以是年龄不相上下的老友”。这是“夫子自道”,也是老人们延年益寿的一方“药石”。
  
       据社会心理学家的分析,一个人步入晚景之后,最怕孤独,也最容易陷入寂寞的窘境。一对老夫老妻,该说的话,几十年共度的时日,似也全说完了,面面相觑多于唠唠叨叨;再孝顺的子女,也因忙于工作、苦于持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耐心倾听老人琐碎的回忆或诸多不满的絮叨。倘若老来丧偶,更会“无人言对愁暗生”。
  
       由此,老人交上“年龄不相上下的老友”,颇为必要。或小酌两杯,佐以闲谈;或端壶品茗,拉扯往事;或结伴游园,练操打拳;或串串门子,聊聊家常;或跳广场舞,结识新友;或围坐树下,谈股论市;即使邀上二三知己,打打“卫生麻将”,也不失为老人交友的一种方式。总之,老人切忌孤守家门、独自枯坐。倘若老人不交友,缺乏一定的社会交际,“行”得少了,“言”得少了,“思”得少了,自然有碍思维活动,有害身心健康。有些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常常是因为生性孤僻、过多忧郁、失言失忆导致的。退一步说,倘若老人少友朋欠交往,会缺失一种精神寄托,使晚年生活索然无味,似有苏东坡说的那种“夕阳无余晖”般的遗憾。
  
       古人云:“老者安之。”“安”者,舒适、乐逸也。老人倘要臻于这一境地,亟需在社会交往中培养的友情来支撑。老年人不仅需要“年龄不相上下的老友”,还需要结识“忘年交的小友”。如果说,老人交老友,相似的经历、相仿的年龄、相类的情趣,使他们庶几没有心理距离,两者呈“同趋结构”;那么,老人交小友,见识相异,性格相殊,反差的心理定势所形成的是“互补结构”:老人会给年轻人某些人生的感悟、经验的体认,辅助其健康成长,少走人生弯路;而年轻人的新见、激情、活力会感染老人,使他们不经意地减少“悲哉也夫”的嗟叹,增添“不知老之已至”的心理兴奋,能常保有年轻的心态。
  
       孔子曾对年届“少”、“壮”、“老”的君子劝以“三戒”,其一:“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是告诫老人要控制情欲,不必过于追求物质利益。我想,在意识开放、社会文明的时代,老人多“得”一些朋友——无论是老友抑或小友,并非违悖圣训的吧!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15 02:29 , Processed in 0.209714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