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我国老年人连年增长,养老院却为何空置惊人?

[复制链接] 地区:
我国老年人连年增长,养老院却为何空置惊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林晓敏 (小学三年级) | 转载 央视网 |
2015-7-28 09:26 |查看: 2941|回复: 0
转载 央视网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有3.4万个左右,对于我国现在2亿多的老龄人口来说,这些养老机构显然应该供不应求,但是最近的一份报告却显示,这些养老机构中有三成还亏损,甚至还有很多有空置的情况,而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养老机构及养老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

       我国三分之一养老机构存在亏损

  三分之一的养老机构都存在赔钱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养老机构生存的一大障碍;然而,更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大量养老机构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养老机构却仍在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机构发展速度迅猛,这五年内,增长的总量是相当于前60年的总和。按照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末要达到660万张床位,“十一五”末,已有320万张床位。

      我国近48%的养老床位空置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12亿;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是26张。而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逼近五亿,显然,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情况会更为严重,但是,《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中的另一个数据也让我们吃了一惊,目前,竟然有近48%的养老床位空置。

  养老床位空置,养老机构亏损,这是如今养老机构的生存问题;而养老机构自身都无法生存的状态下,又如何照顾老人呢?但是,更令人困顿的现状是,接近4000万的失智老人,他们作为入住养老院的主力人群,现有的照料和康复护理服务也远不能及。

       专家: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民办养老机构床位空置


  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是针对12个城市,两百多家机构,而得出来的,它们能反应我国的现实情况么?专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表示,报告基本反应可我国老年人需求和老年人床位的空置,这样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矛盾的根本点源于我国存在公办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里,老年人床位“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里,由于费用高昂、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导致床位空置。并且,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专家指出,养老机构的改革方向需从公私合营入手,把服务质量较低的养老机构改造为服务质量达到标准的微利型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同样是养老机构,公办和民办的待遇不同,非营利性机构和营利性机构享受的补贴不同,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这是《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提出的问题。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其中提到,将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培育扶持,采取民办公助等形式,给予相应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支持其发展。而支持的形式,则包括享受政府的土地、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此外,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每一个床位都会得到相关资金的补贴,具体数额由各省市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少的几千,多的能达到数万元。

  而在此次《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一个问题:“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以享受政府的土地、税收等多项优惠和诸多补贴,但在实践中,由于相关监管制度不完善,非营利的从事营利活动,私自分红、处理资产等,其做法和营利性养老机构无异。”

  不仅仅是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面临巨大的问题,营利性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也不小。在湖南长沙,卢予人刚开设了专门接收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单个门店的投入大约需要250万元,是普通门店的4倍多。对于这样特殊的养老机构来说,融资问题是他遇到的最大门槛。

  由于民办非营利组织不得盈利,不得分红,限制了民办养老院贷款融资资格。另外,民非养老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的规定,也制约了民办养老院连锁化经营的市场要求。

       开办养老机构是否门槛太低?


  2013年6月30日,民政部公布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为开办养老机构设立了新的门槛。但是,一些标准和要求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例如,对于“床位数在10张以上”这样的标准,是否门槛太低?对于服务标准是否应该更标准化和细化,以及护工是否应该更专业化等等都有不少的讨论。

       是进入的门槛低?还是进入之后的监管不到位?正如《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我国养老机构发展政策不够完善,竞争机制不够健全, 造成养老机构发展面临定位不清、结构失衡、服务滞后、监管乏力等诸多问题。

       如何鼓励微利养老机构?

  专家建议,将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高利的养老机构,是在社会上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适用于高端的客户;对于微利的养老机构,政府需要控制利润,让它的服务对象面向大众,面向中产阶级。政府主要管理的对象也是微利的养老机构,包括输送人才、资金、经营方法等。

  然而,根据报告,社会上正是缺少民办微利的养老机构,政府又该如何鼓励民营资本去长期创办微利的养老机构?专家表示,政府机构参与到养老机构整个经办的过程中,把政府购买床位的工作日常化,对老人床位实施津贴,让老人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老人的伤病问题,也是阻碍微利养老机构前行的一道难题,政府机构应制定养老机构经办操作指南,出现问题后可鉴定解决。

     “以房养老”解决养老缺钱难题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5.5%。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其中,高龄、失能老人的增长,更是值得关注。这些,都让我们对未来中国养老机构的建设,提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从2014年7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将试点“以房养老”。所谓“以房养老”,就是指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人,把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去世;老人去世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而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以65岁男性,房产有效保险价值500万为例,老人每月领取养老金为15155元,直至去世。有了钱,就能去养老机构购买养老服务,有媒体评价说这样的办法解决了缺钱的问题。

       改建楼堂会所解决养老缺地难题

  想办法解决养老资金的同时,如何提供更多养老机构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也是重点。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就对养老难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很多楼堂会所可以改造为养老所,这种改造成本最低也是有效资源的利用。

  而就在几个月后,这样的解决方式出现在了黑龙江。去年10月,黑龙江省民政厅厅长对外透露,黑龙江省对“楼堂馆所”进行了全面清理。一些关停企业厂房、撤并学校校舍、转型医院资产,特别是停建、停用的“楼堂馆所”等政府闲置资产和公共接待资源,都可被用于开展养老服务项目。

  各种各样的探索还在进行中,而《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也对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大力发展城区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整合社会资源共建养老机构”等也都被写入其中。

       国家、社会联合经办养老机构将成为未来的方向

  那么,未来谁应该作为主导的力量来养老机构?专家指出,养老机构应该面向更多的中下阶层老年人,因此,国家和社会联合经办的养老机构将成为未来的方向。光有社会办,它的逐利性质会损害服务质量;光有国家办,它的营运成本会影响服务投放。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17 14:29 , Processed in 0.200131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