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人民日报调查:医养融合之路并不好走

[复制链接] 地区:
人民日报调查:医养融合之路并不好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林晓敏 (小学三年级) | 转载 人民日报 |
2015-12-15 17:10 |查看: 3069|回复: 0
转载 人民日报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12亿,其中仍以相对年轻的老人居多,这为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提供了可能。记者近来在北京和宁夏对医养结合效果进行了实地探访。

  养老医疗实现整合

  今年6月,宁夏老年人服务中心与相距不到1公里的宁夏人民医院签署协议,宁夏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入驻该服务中心,探索实施“医养结合”。去年8月,北京市提出,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将通过独立设置、配套设置或协议合作三种方式,全部具备医疗条件。位于大兴区的虹枫老年护养院是一所专门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设有专门的医务室。这里的房间按医院病房设计,每个房间都有相应的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和责任护理员为入住老人服务。

  融合之路并不好走

     “医养结合是个好的尝试,但融合之路并不好走,瓶颈之一就是养老机构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宁夏老年人服务中心主任马玉贵告诉记者。

  去年10月31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根据该标准,医务室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至少配备一名执业医师和一名注册护士,每增加100张床位,至少增加一名注册护士。

  北京北五环附近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他认为,对于规模不大的养老机构,建立医务室、护理站很不现实。首先,招个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太难。一方面,有经验的医生在工资方面的要求就会高些,养老院很难负担;另一方面,作为医生都希望有经验丰富的导师带着,慢慢评定职称,晋升级别,然而,这在养老院里很难实现。

  即使招到医护人员并建成了医务室,对于仅有七八十人的养老院来说,其成本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还有一个顾虑是,“老人的患病多而复杂,仅有1名医生的医务室能起到作用吗?”实际上,许多养老机构对于老人看病问题还是老办法:要么通知家属,要么直接打120送医院。

  另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建了医务室就等于给自己揽了责任,“近几年,养老机构里因老人生病发生的纠纷越来越多,没有医务室的养老院一般是通过赔钱解决问题。如果建了医务室,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亟待相关政策配套

  抛开成本方面的考虑,能否申请到医保定点资质,又是一大难题。北京西城区一家民办养老院负责人说,“从去年10月到现在,医保定点资质申请不下来,不能报销,老人们自然也不会愿意在这看病。”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主委戴秀英说:“医养结合的破冰前行,首先要有政策支持。把重点放到养老机构上,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养老机构设医疗机构、大病保险定点的准入门槛。还有一个问题,医保结算难。养老院看病的开支没办法进行结算,老人看病负担过大。国家的医保制度是保基本,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17 03:00 , Processed in 0.170289 second(s), 3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