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各种不容易:机构养老,想说爱你好难!

[复制链接] 地区:
各种不容易:机构养老,想说爱你好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风吹草地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新华网 |
2017-2-17 15:43 |查看: 2778|回复: 0
转载 新华网

  “国德老年公寓是光泽县首家集医疗康复、疗养、娱乐、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公寓依托康复医院,是县医保定点单位……护理人员24小时值班……是老年人医养结合颐养天年的理想场所。”

  这是国德老年公寓去年在光泽县电视台滚动播放的广告词。然而,今年初,当笔者前往采访时,这家拥有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可接纳112人的崭新老年公寓,入住率只50%。

  “不是老年人不想来,而是来不了。”公寓经理许振翻说,“在山区县办养老机构有三个不容易。”

  有钱者不容易
  老人自费来养老,子女觉得“没面子”

  去年初,光泽县城一对退休老人因房屋拆迁,分到了新房,儿女却把二老安排在相距较远的一个破房子居住。老人觉得不方便。他俩都有退休金,交养老费绰绰有余,当天就坐黄包车到国德老年公寓咨询,次日便带东西来要求入住。可当公寓方面通知其子女来签入住协议时,二老硬是被子女们拖回去了。

  十来天后,两人又来了。老人说:“这里生活有专人照料,伙伴多,话有说处,玩有玩处。家里虽有儿女,却不住在一起。自己的养老还是要自己做主,这回我们不回去了。”在老人的坚持下,子女们虽嘴里说着“叫我们怎么做人啊”,但最终还是妥协了,在老人入住协议上签了字。

  许振翻说:“在公寓的近60名老人里,有一半以上都是自己有退休金,不花子女的钱自费到这养老的。但每位来之前都经历了与自己、与家人、与社会的抗争才实现了自己的养老目标,不容易啊!”

  缺钱者不容易
  留守老人“钱难筹”,养老之事忧难为

  来自寨里镇的陈奶奶,是2015年5月从原来的光泽县福利院转入国德老年公寓的首批老人。她来自农村,自己没足够的养老金,由5位子女分摊出钱按生活自理双人间缴费,每月1280元。可到去年9月中旬,老人病重卧床了,却不肯让子女接回家,便勉强留了下来。

  农村老人就每月近百元农保金,像陈奶奶过80岁了加上高龄补贴每月也不到300元,子女虽为生计在外打拼,收入也不稳定。为了老母有个照应,兄弟姐妹凑钱将她送去养老,几年下来已不容易。现在老人不能自理了,老年公寓全护理要2470元,特殊护理2900元,子女们只肯按自理费用出1280元,不足的都由公寓贴补。

  “老人不肯回家,我们又不能撵她走。” 许振翻说,“只好收自理的费用,给特殊护理的待遇了。”

  其实,对子女常年背井离乡,照顾留守老人有心无力的农村来说,机构养老需求最为迫切。“不容易”就在于无足够养老金。国德公寓有近一半农村老人,几乎都存在养老“钱难筹、继难为”之忧。

  经营者不容易
  招工难、服务难,亏本运转超负荷

  80岁高龄的吴奶奶,前年6月腿摔断了不能行走,抬进来入住老年公寓后就享受特护。她脾气怪异,整天乱喊乱骂,子女除了每月如数打款进来,几乎不来看望。“人交我们了,就要把她当亲人照顾好。”国德老年公寓的办公室主任何青说,“决不能让老人受委屈。”

  老人无端骂护工。护工受不了,许振翻说:“有苦到我们这里来诉,有火不要在老人那发。”

  老人患糖尿病,每天要打胰岛素,但老人不配合,医护人员拿她没办法。学助产士出身的何青自告奋勇上前,老人竟往她身上吐口沫。

  何青助产士毕业后曾在福州武警总院工作,瞧着养老业是朝阳产业,想着为老人尽份孝心才辞职来到国德公寓的。何青说:“既然做了这事,就得把委屈当表扬,拿真心对待每位老人。最让人忧心的还是,这行业招人难,运转难。按目前的入住数,政府虽有补助,但每月都要亏2万多元。”

  “不容易”怎化解
  政策导向多倾斜,组合发力敬老事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机构养老逐渐承载起“老人开心,家人放心”的期待,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关注。怎样才能让“老人想来就来得了”,变老人、员工、企业“不容易”为“容易”呢?有关人士认为——

  首先从利益导向着手。目前我省扶持民营养老机构补助政策,是从经营者角度的“床补”,即以实际入住的床位计算。但“床补”调动不了入住者的积极性,没人入住“床补”照样落空。如果实行“床补”和入住“人补”结合起来,入住人多了,企业“人多费多”,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其次从人才培养着力。目前一些山区县的养老机构经营艰难,工资偏低、工作苦而累,从业者缺口多,更谈不上什么资质。政府应从人才培训、技能鉴定和生活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力,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第三从观念转变着眼。农耕时代,全家居一屋吃一桌饭是享福,送老人于异处为不孝。现代社会,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遂老人愿进养老机构,“离小家不离牵挂”也是孝。舆论对此应多加宣扬,引导新型敬老观念的形成。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2 18:44 , Processed in 0.268795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