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钟离意的仁与廉

[复制链接] 地区:
天下好文
钟离意的仁与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周云海 (小学二年级) | 转载 新民晚报 作者/程念祺 |
2015-10-8 15:52 |查看: 1831|回复: 0
转载 新民晚报 作者/程念祺

  东汉建立之后,治民以“柔道”,治吏以“督责”。汉光武帝的时候,一个叫钟离意的人,能够用心体会朝廷用“柔道”治民的政策,深得刘秀欣赏,称赞他是一个在仁字上用心的人物。然而,对朝廷以“督责”之术治官的政策,钟离意也是很用心的。

  钟离意任瑕丘县令时,曾指派一个叫檀建的县府吏员,去向郡府的督邮汇报工作,并依惯例给督邮带去一副头巾。不久之后,那位督邮见到了钟离意,说起自己已有头巾,才没有接受瑕丘县送的。钟离意这才意识到,檀建竟将督邮退还的头巾贪墨了。当时,这方面法禁很严,事情虽小也不放过。所以,当钟离意把檀建找来追问此事时,吓得檀建连忙叩头求饶。钟离意明确告诉檀建,这件事可以为他保密,也不深究,但他这个官是不能再做下去了,可挂名一个不重要的职位,然后回家休长病假。做出这样的处理,钟离意的用心,也还有仁的一面。

  檀建就这样回到家里。但他总是不到县衙上班,引起了老父的怀疑。檀建不得不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向父亲坦白了。那时候,社会上很重名誉。像做官贪污这种极不名誉的事,一旦在犯者的家乡传开,他的家人、亲戚都会抬不起头来。乡里的“清议”,甚至比在官场更严厉,会传得很广很久。檀建的父亲想不到儿子竟然犯了“贪赃”的罪名,整个家族都将为之蒙羞,是既痛恨、羞愧,又伤心已极。他摆了一桌宴席,与儿子同吃。吃完后,他对檀建说:“吾闻无道之君(汉代地方官,习惯上也常常被称之为‘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在老父的责令下,檀建饮毒药自尽。

  在檀建的父亲看来,钟离意不杀檀建,就是要让他自裁,以保全他自己和家族的颜面,而不是要法外开恩。老人家的这种想法,其实并不合乎钟离意的本意。而他要儿子以死谢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时社会上把贪污看得极重、极可耻,他的家族承受不了这种社会压力。

  檀建贪污的财物虽然很少,但犯罪的性质,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社会普遍的观念中,都是极可耻的。钟离意不让檀建继续做官,根据的不仅是法律,也是当时社会的一般看法。由此可见,反贪固然要严格执法,也必须有好的社会风气配合。如果社会上不以小贪为贪,甚至以贪为能,以贪为荣,廉耻之心丧尽,没有了任何“清议”,檀建也许还会自觉冤枉,父母兄弟及族人还会到处为他鸣冤叫屈,乡里乡亲还会为之呼应。那么,惩贪的制度就不能起作用,钟离意对檀建的这种处理方式,只能流为对贪污的一种退让和放纵。

  汉明帝的时候,钟离意官升尚书。一次,交阯郡太守张恢的贪污案审结,人被押到京师处死,赃物充公入库。明帝一时兴起,就以部分赃物赏赐群臣。但钟离意却把自己分到的几颗珠宝当场扔到地上,对明帝更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明帝问他为什么。钟离意说,孔子渴了,但名为“盗泉”的水,是不喝的;曾子看到名为“胜母”的邑,掉转车头就走;自己作为朝廷大臣,当然也无论如何不敢拜领这种作为赃物的珠宝。他的这番话,是要提醒明帝,查办了这么一个大贪官,朝廷上下都应该警惕自励;如今拿着缴获的赃物兴致勃勃地赏赐官员,官员们哪里还会有什么惕励之心;更不会为官场上出现这样的贪腐之辈而感到羞耻了。明帝听懂了钟离意的话,不由地赞叹道:“钟尚书的话,真是干净啊!”

  钟离意所在的时代,无论朝廷,还是社会上,都是有清议的。有清议,官场和社会上的风气就比较好,惩贪的制度就能够比较好地执行,像钟离意这样既用心于仁,又严于执法的官员,在官场上才有立足之地。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5-14 11:25 , Processed in 0.227161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