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产业] 新时代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形势预判与走向前瞻

[复制链接]
新时代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形势预判与走向前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中国老龄网 (管理员) | 转载 老龄科学研究 党俊武 |
2018-12-24 08:36 |查看: 2892|回复: 0
转载 老龄科学研究 党俊武
  前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发展老龄产业的部署和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大经济机遇和严峻经济挑战作出的战略性、决策性回应,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着力发展老龄产业”“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共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引领我们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大经济问题的理论指针和行动指南。

党俊武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秘书组副组长

  百万亿元老龄产业,新一轮巨大投资市场

  以人口老龄化为表征的老龄社会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已经告别年轻社会,迈入梦寐以求的长寿新时代。从人类历史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发展历史来看,长寿时代意味着经济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一场全面深刻持久的新的经济革命,将带来新的经济目标、新的经济结构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蕴含着巨大的新经济潜能,这正是人类期盼的新的长寿红利。

  随着长寿老年人口的大规模增长,中国将迎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长寿红利浪潮。据测算,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占届时GDP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全球之冠,是未来待开发的新经济,也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定驱动力之一。

  中国长寿红利的规模之大举世独有,不可多得,但能否让百万亿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变现,这是新时代对我们应对老龄社会的经济治理能力的一场重大考验,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顶层设计”的要求,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在“新两步走”战略视野下作出分阶段的战略安排,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行动,打一场持久战,确保百万亿元潜在老龄产业产值为宏观经济增强新动能落地变现,确保关系全体中国人漫长老年期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在长寿红利落地变现。

  十八大以来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大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六年,是中国老龄产业快速起步的六年。六年来,围绕中央确定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和讲话精神,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老龄产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01开发老龄产业形成共识

  巨大产业的开发需要高度一致的共识,如此方能凝聚力量,形成产业起步阶段所必需的人气。老龄产业是一个新概念,自从1999年提出以后,学术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的认识并不统一,企业界则是“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根据现实需要摸索前行。

  新世纪以来,在21世纪80年代一些爱心人士兴办老龄服务机构的基础上,越来越多有眼光的企业界人士加入到提供老龄服务的行列中来。这些不乏爱心又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士嗅觉敏锐,在公办老龄服务机构运行弊病中看到了老龄服务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大胆试水。他们历经市场考验,是中国老龄服务产业的“种子”。与此同时,从事老龄用品生产的企业组织也逐步增多。这些企业家们富于实业精神,虽然经营困难,但胆识让他们最终发现了一片新天地,这就是老龄制造产业。

  此外,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面向中老年人开展保值增值金融服务,不仅创造了使中国成为储蓄大国的奇迹,也衍生出一些富有战略眼光的金融精英。这些金融精英们不满足于仅仅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的储蓄服务,而是力图从中发现可能的新金融业务。这实际上正是老龄金融产业的较早萌动。

  至于商业保险机构这种天生的老龄金融机构,在它们自己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领其他金融机构努力探索新的更大业务空间,并和银行一道为中国老龄金融产业的开拓打下初步基础。老龄宜居产业特别是老龄房地产业从20世纪的空白状态发展到了21世纪头几年的零星动作。

  2008年之后,随着房地产业的艰难运行,一些富有创见的地产商把眼光投向中老年人群,养老地产开始兴起,并在十八大之前就已形成如火如荼之势。总的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到十八大以前,中国老龄产业的先行者们已经作出艰苦探索。虽然人们对于这一产业的名称不一,说法众多,但其实践是扎实的。

  党的十八大是中国发展老龄产业的新起点,之后,随着党中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决策的落实,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强力政策措施,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中国迎来老龄产业遍地开花的局面。此后,虽然老龄产业的名称比以前更为纷纭不一,但其实践轰轰烈烈,国内外各路企业纷纷涌入,投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经过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理论的不断探索,社会各界对于开发老龄产业已经达成高度的共识。大家都看到了,老龄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

  02老龄产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老龄产业巨大潜在市场开发的前提是强大产业政策的引领和扶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3号)对此都有战略性安排。中央连续五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也有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行具体安排。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题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老龄产业作出系统性部署。各级人大和政协高度重视,提出许多可行议案和建议。国务院在多次常务会议上对发展老龄产业进行研究,指导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出台的发展老龄产业的相关政策文件超过300项。许多地方还把发展老龄产业作为地方政府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投入。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来看,各级政府就某一产业密集出台如此众多的政策文件,其采取措施的力度,各方面的关注度,对老龄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都是其他产业所少见的。这些文件的出台,不仅引领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推动形成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一轮投资热潮,而且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老年人口大国利用市场决定性机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心。

  这些政策的总导向也表明了中央兜底解决老龄问题的决心之坚定。在强力发展老龄事业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市场化、产业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建设老龄产业市场,既是中央遵循老龄社会经济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标志着发展老龄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老龄社会条件下新的国家意志。

  03各类老龄产业组织迅速涌现

  产业组织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人才、资本、土地和技术等所有产业要素的整合者,是产业从零散、自发、碎片状态走向连锁化、集团化、行业化进而走向规模化、集群化、系统化直至宏大产业体系的核心担当者,是产业从起步走向繁荣进而走向成熟鼎盛的主角,更是未来老龄产业巨大市场潜能的挖掘者、变现者和实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除已经在老龄产业深耕的企业外,各类产业组织如雨后春笋,迅速涌现,并呈现出六波潮流竞相涌入的态势。

  产业组织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人才、资本、土地和技术等所有产业要素的整合者,是产业从零散、自发、碎片状态走向连锁化、集团化、行业化进而走向规模化、集群化、系统化直至宏大产业体系的核心担当者,是产业从起步走向繁荣进而走向成熟鼎盛的主角,更是未来老龄产业巨大市场潜能的挖掘者、变现者和实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除已经在老龄产业深耕的企业外,各类产业组织如雨后春笋,迅速涌现,并呈现出六波潮流竞相涌入的态势。

  第一波是房地产商高调入场以及各类产业组织竞相涌入老龄产业。随着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和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养老地产”逐渐成为巨大商业投资的新大陆,许多房地产商对此开始高度关注,其中一些直接下海排兵布阵。与此同时,一大批规模各异的老龄服务机构(其中包括民非机构,但更多的是商业性机构,许多机构同时拥有民非机构和商业性机构的双重身份)快速成立,少数老龄教育培训机构、老龄服务咨询机构、老龄服务投资机构也迅速注册成立。其中,发展院舍型机构服务的老龄服务产业组织相对较多。在这些机构中,不乏海外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老龄服务集团的身影。

  第二波是金融机构介入老龄产业带动更多产业组织积极涌入。一些金融机构市场嗅觉灵敏,通过借力发展“养老地产”和老龄服务推动自身业务快速扩张。例如,商业保险机构采取商业保险+养老地产+老龄服务的模式,银行采取储蓄+老龄服务的模式。与此同时,一些中小规模金融机构(如各类投资公司)也不甘落后,纷纷成立组织开始探索;一些传统产业组织(如家具企业)也从日益升温的老龄产业热中努力寻找发展机遇,并纷纷成立相关部门或独立机构下海试水。

  第三波是信息和智能类企业的介入给老龄产业发展带来前沿性产业组织。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的快速推进,面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信息技术咨询公司、智能化服务公司陆续问世,一度形成“互联网+养老”“智能化+养老”的投资热潮。与此同时,一些智能化产品制造企业也纷纷涌入。再加上上述三波中的院舍型老龄服务机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对设施、设备的刚性需求,一些国外老龄制造产业机构纷纷来华寻找落地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而国内一些制造商也纷纷开始关注老龄用品市场。药品、医疗器械、康复护理器材、康复护理高值耗材类制造业厂商也注意到了未来老龄产业将带给他们的新机遇,其中有些已经形成自身销售网络,产值也已达到相当规模。

  第四波是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之后,特别是医养结合新政出台之后,老龄产业领域迎来大批新的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医疗、康复、护理企业组织,从而改变了以往发展老龄服务以生活照料服务为主、缺少医疗康复护理等核心技术和功能的发展导向。

  第五波是旅居和康养服务的兴起带来了许多综合旅游、休闲、娱乐、医疗、养生乃至农业、种植业等混合业态的老龄产业组织,标志着老龄产业客群从高龄失能老年人进一步扩展到更大的中老年消费群体。与此同时,随着院舍型老龄服务机构特别是“养老地产”发展面临瓶颈,在政策的引领下,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开始较多涌现。

  第六波就是目前正在酝酿发力的国有企业,预计他们将携其他任何组织所不具备的有形无形资源大举进入老龄产业,这可以说是真正的产业集团军。

  04老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大体说来,老龄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单业态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

  单业态运作老龄产业是传统产业发展思维的产物,是主要依托单一资产、产品或服务开展单一重点业务为主、其他少数业务为辅的产业发展形态。在下面的分类介绍中,模式是对同类的概括。每一种模式下面还有具体的存在形态,这里主要介绍其中最大的类别,对其具体形态不作分析,留待以后探讨。

  在老龄金融产业领域,老龄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依托单一金融资产形成具体业务形态,其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四种。一是银行储蓄模式;二是证券业模式;三是商业保险模式;四是信托业模式;五是社会保障基金等的资产管理模式。

  在老龄制造产业或者老龄用品产业领域,老龄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依托同类单一物质产品形成具体业务形态,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十一种。一是中老年日常生活用品生产或销售模式;二是中老年保健用品生产或销售模式;三是中老年休闲文化用品生产或销售模式。其市场空间日渐扩大;四是传统辅助器具和护理用具及耗材生产或销售模式;五是西医医药生产或销售模式;六是中医医药和相关器材生产或销售模式;七是殡葬用品生产或销售模式;八是各类老龄用品实体店销售模式;九是各类老龄用品的电商销售模式;十是老龄用品租赁模式。

  在老龄服务产业领域,老龄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依托重点对象的重点需求形成非物质性的具体业务形态,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八种。一是面向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单体医养结合式老龄服务模式;二是面向半失能老年人的居家入户式老龄服务模式;三是依托社区以照料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龄服务模式;四是面向低龄健康老年人的在地生活文化体育综合性老龄服务模式,也就是市场上所谓面向活力老年人的综合服务模式;五是面向可移动老年人的异地旅游老龄服务模式;六是共享性互助式老龄服务模式;七是延续性时间银行式老龄服务模式;八是一条龙综合性老龄服务模式,实际上也就是以单体机构为支撑、兼顾社区照料服务和入户式老龄服务的融合模式。

  在老龄宜居产业领域,老龄产业的业态主要是依托房地产业形成具体业务形态,主要模式有以下六种。一是以“养老地产”为主的老龄房地产模式;二是以房养老的老龄房地产模式;三是个人租房养老的老龄房地产模式;四是换房养老的老龄房地产发展模式;五是适老化建筑改造的老龄房地产模式;六是企业租赁地产的老龄房地产模式,也就是租赁企业运用巨额资金租赁老龄服务设施或是老龄服务社区,再将其租给服务运营方运营的发展模式。

  第二类是混业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

  随着服务业超越制造业,尤其是在市场竞争空间日益狭小、物质形态的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日益联动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巨无霸跨国公司的成功运作表明,混业运营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老龄产业领域,当许多企业还在埋头单业态运作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单业态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和未来扩展的约束,纷纷试水混业运作老龄产业发展模式。从现实来看,目前市场中正在运行的老龄产业混业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十二种:

  1、银行储蓄+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其核心在于资本品与服务品的融合,既扩大了自身传统储蓄的业务能力,又为客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老龄服务;

  2、保险+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其关键在于保险资本品、房地产和老龄服务的融合,不仅保险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三者融合也为老龄产业提供了新的业态;

  3、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其主要创意在于,在为客户提供房产的基础上承诺市场上稀缺的老龄服务(特别是医养结合服务、老年教育服务、休闲养生服务等),为房地产运营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无论房款和服务费用趸交,抑或是会员制费用趸交,皆属于具体运作方式;

  4、本土化持续照护社区(CCRC)的混业模式,即在房地产基础上重点发展老龄服务(核心是长期照护)。其新的发展趋势是,在房地产和老龄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老龄金融产业和老龄用品产业。这是值得努力探索的重要模式;

  5、本土化的RIETS模式,主要是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运作基础上的房地产+老龄服务模式,简称“金融+房地产+老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正在积极探索当中,未来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老龄产业发展模式;

  6、物业+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正在探索中,未来将会为物业的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也将为解决老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带来希望,代表未来老龄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7、家政+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面向家庭,目前正在艰难探索,是值得探讨的重要的老龄产业发展模式;

  8、反季节性旅居+养生+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蕴含潜力,值得挖掘;

  9、旅游旅居(围绕温泉、空气等特色而开展)+医疗(如中医、特色医疗)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同样别具特色;

  10、农业观光种植+生态旅居旅游+老龄服务+老龄用品的混业模式。这种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11、海内外旅居旅游+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业模式。其中既有引进海外来华老年客户的开发,也有对出国老年客户的培育,其特点在于利用国际或地区成本差、海外投资动机、出国旅行愿望等。这一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12、老龄产业园模式。这是真正的也是比较成熟的老龄产业混业发展模式,目前尚在积极论证,是未来的必选发展模式。

  第三类是新型智能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产业发展模式

  自从“互联网+”理念特别是相关政策出台以后,“互联网+老龄产业”的模式也迅速涌现。一是互联网+老龄金融的发展模式;二是互联网+老龄用品的发展模式;三是互联网+老龄服务的发展模式;四是互联网+老龄房地产;五是互联网+老龄用品+老龄服务的发展模式。

  05老龄产业投资规模迅猛增长

  投资规模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自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各路资本竞相投入中国老龄产业。这些投资大多分布在老龄宜居产业(其中养老地产是较集中的业务板块)、老龄服务机构、互联网信息平台以及智能化老龄用品上。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加大投入,对社会力量投入老龄产业发挥重要引导作用。

  06部分老龄产业企业迎来盈利拐点

  十八大以来,作为新兴产业,老龄产业的整体盈利态势比较复杂。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盈利状况良好的老龄产业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展银行业务+老龄服务的混合运营企业;二是开展商业保险+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合运营企业;三是开展保健品+老龄服务的混合运营企业;四是开展医疗器具+药品+老龄服务的混合运营企业;五是部分开展老龄房地产+老龄服务的混业运营企业;六是开展医养融合的单体老龄服务机构及其连锁企业;七是部分老龄用品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八是在老龄服务建设热过程中转型发展的传统企业(如家具企业);九是部分提供互联网和智能化管理服务的IT企业。除此之外,其他企业尚在艰难而努力地迈向成本收益拐点。

  总之,任何一个新兴产业走向全面盈利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奋斗。老龄产业目前的盈利状况虽然离投资者的预期尚有差距,但从发展历史和产业内部积淀来看,这种盈利状况已实为不易,整个老龄产业界宜保持头脑清醒,对形势作出客观研判,以利再战。

  当前中国老龄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而久远,如何开发并使之可持续变现,面临的问题复杂而深刻。目前,中国老龄产业整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整个产业来说,经过近年来的艰难探索,当前的发展现状是:老龄宜居产业(老龄房地产业)扭曲发展,老龄服务业热中有乱,老龄制造业发展相对冷落,老龄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当然,这些都只是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外显出来的表面问题。实际上,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主要是:老龄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建设薄弱,产业持续运行的内生性动力缺失,运营模式流于供给端概念设计,企业间关联度不高,业态生发不成型。总体来看,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总问题是,供给与需求之间配置错位,虽然参与者众多,投入不断增加,但有效产出不足,收入现金流乏力,利润获取困难重重,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01面临的主要问题

  ●老龄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建设薄弱

  从老龄服务产业来看,社会力量徒有资本和人力两个要素,老龄服务所需要的土地要素受整个房地产市场扭曲运行的影响,在城镇公共服务圈内难以实现符合常态化、市场化机制的配置需要,从而逼迫老龄服务沿着两条路线发展:

  一条是沿着郊区化路线发展。如此不仅老龄服务机构自身难以得到发展,而且加剧了公共服务圈内“一床难求”的矛盾,还引发了部分房地产商以养老为幌子跑马占地,一些“养老地产”房子盖起来了,老龄服务供给却有名无实;

  另一条是公共服务圈内发展居家老龄服务,场地问题同样是其运行瓶颈,再加上商业模式游离于有效需求,导致难以实现老龄服务的有效供给。相反,公共服务圈内的公办老龄服务机构不仅加剧了老龄服务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而且加剧了公共财政的无底洞效应。公建民营充其量不过是半市场化的无奈选择,其未来走向尚须认真探究。

  更重要的是,许多公共资源(如遍布各地的疗养机构)闲置浪费,需要从建设全国性老龄服务市场体系上统筹改革。目前来看,老龄服务所需要的常态化、市场化机制(其综合指标是定价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不从土地特别是公共服务圈内的土地等要素问题上全面深化改革,老龄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

  从老龄宜居产业(老龄房地产业)来看,由于现有社会硬件体系在设计理念上都是年轻社会的产物,如何基于年龄友好型理念逐步通过改造改建使之适应老龄社会的需要,需要花费巨大力气。由于单纯依靠政府和公共财政难以持续,因此必须走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道路,通过产业化机制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这一领域的问题虽然已经日益凸显,但除了少数地方政府为兜底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以外,市场化、产业化的探索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这无疑是未来的一个巨大产业。

  从老龄制造产业(老龄用品产业)来看,现有其他领域制造业的市场化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已非昔日可比,但除保健、药物、器械、护理用具及相关耗材外,老龄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老龄用品产业规模不大,国外中高端产品占据市场顶端。制造商虽然看到了未来这一领域的巨大机遇,但由于缺乏产品宣传推广平台,缺少政府购买引导和产业发展基金,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以及中高端核心技术研发没有积累,制造业工艺水平落后,品牌建设正处在草创阶段等原因,再加上老龄用品销售业务尚不成熟,市场化机制还没有涵盖到老龄制造业这一领域,富有眼光的少数企业家仍然运作艰难,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从老龄金融产业来看,由于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格局尚未改变,金融体系本身在理念、技术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特别是由于金融对接新市场变化创新乏力,投资渠道单一、方式简单等,再加上国民特别是40岁以上国民的全生命金融准备意识淡薄;因此,虽然金融业自身市场化程度较高,但老龄金融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老龄金融市值规模不大,与未来市场需求和现有潜力极不相称。

  整体来看,未来老龄产业各板块的市场化建设空间巨大,其产业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产业持续运行的内生性动力缺失

  产业持续运行的动力永远是有效需求,老龄产业发展之所以存在看起来很好但做起来很糟的巨大反差,根子在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当然,有效需求不足不等于没有购买力)。

  从老龄服务产业来看,老龄服务机构无论居家、院舍还是综合体,目前的运行整体来看都困难重重,其根本原因在于观念和制度安排。观念可以解决购买服务的决策问题,制度安排可以解决服务费用的制度性来源问题。中国老百姓(老年人及其子女)只知道为看病花钱,还难以认同为服务买单,纵然有钱也通常紧捂钱袋。

  同时,近年来家庭小型化、少子化、老龄化发展迅速,我们尚在通过改革完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吃饭、看病等问题时,突然面临诸多失能老年人的问题,而与此同时长期照护的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这两个老龄服务费用的制度性来源体系却仍未建构。目前的医养结合如果走老龄服务吃医保的路子必然面临重大风险。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改革仅仅从社会保障“缴费端”考虑问题,这一点在本质上是机械论思维;未来必须从社会保障“用费端”入手,通盘考虑老龄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独立于医疗保障制度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为老龄服务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根本动力。

  从老龄制造产业来看,传统老龄用品范围狭窄,现代老龄用品产业品类繁多,中国老百姓(老年人及其子女)对此刚刚开始认知。老龄制造产业作为产业是需要政府扶持(如政府采购)的,政府可在企业成长起来以后再退出。在政府采购的带动下,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从而形成庞大的供给规模,并进而形成巨大产业。因此,当前的动力源首先是公共财政引导不足。其中,深层次的公共财政投入,以及投向占领未来老龄制造产业高端技术制高点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从老龄宜居产业来说,现有硬件设施适老化改造潜力巨大,但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改造的费用来源及其筹措机制尚处在摸索阶段。一些地方政府为民政对象买单进行改造,但更大范围适老化改造费用筹措的市场化机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这一问题不解决,老龄宜居产业的概念再先进,这一问题再重要也无济于事。

  从老龄金融产业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是年轻时为长寿人生做好金融预算;因此,动力性的问题是人们在年轻时必须有足够收入,即在满足当前消费的同时能够有所剩余,从而可以为自己和家人购买金融产品。

  ●运营模式流于供给端概念设计

  对于目前的老龄产业来说,我们的问题既有生产能力不强(如由于高端老龄用品制造技术落后而造成供给不足,从而把相应市场拱手让给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也包括我们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在设计和运作等方面远离需求。参与老龄产业开发的企业问题在于,大多数企业自以为是,在没有深入了解老龄产业终端需求的情况下,“任性”地为客户(如老年人)设计自认为的产品和服务,导致进入市场后,大多数企业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02原因分析

  老龄产业发展的问题是突出的,其原因也是十分深刻的。

  ●产业定性仍存在许多误区

  按理,老龄产业既然是产业,定性应当不是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关于老龄产业的定性仍然存在许多误区。“老龄产业是福利产业”“不能和老年人作冷冰冰的交易”“老龄事业不能走产业化道路”“产业化搞坏了房地产,搞坏了医疗,搞坏了教育,老龄事业再搞产业化,结局必然是搞坏老龄事业”等提法,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本质上是不懂老龄社会和市场经济。这些糊涂认识有些甚至是十分错误的,同时也是对房地产、医疗、教育改革中的阶段性问题的短视认知和判断。糟糕的是,这些认识误区在社会上甚至一些地方决策者中还有一定市场。这是当前老龄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泱泱世界第一老龄产业大国,如果拎不清要干的是什么,这无论如何是值得产业界深刻反省的基本问题。

  ●产业定位有失偏颇

  尽管老龄产业的概念已提出许多年了,但目前其定位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现有产业政策、产业倡导者、产业从业者以及媒体的最大问题是,把老龄产业等同于老年产业,进而将其定位在所谓活力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上。但活力老年人的商业模式难以建构,故老龄产业基本上定位在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老龄服务机构建设上。

  ●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现在,老龄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但究竟这个产业的主管部门是谁,相关部门应当如何协调,出现重大问题时应当采取什么机制,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既是目前老龄产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老龄产业各大板块中只有老龄服务产业板块一枝独秀而其他板块却不能协调推进、现有诸多产业政策不能落地的瓶颈性原因。

  ●企业自身在战略规划、投资设计、运营安排、人力使用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类型多种多样,除少数取得成功之外,大多数运营困难。究其原因,除了不了解老龄产业这一新的投资领域外,最大的原因还是企业自身在战略规划、投资设计、运营安排、人力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

  ●客户市场培育不力

  目前整个老龄产业尚处于买方市场的阶段,我们许多企业却在营销战略策略上出了问题。也正是由于我们正规军在这个环节的失误,才给那些销售不良保健品和非法理财产品的骗子留下了空间。这也正是当前老龄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留不住企业甚至搞死企业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看,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供需两端各要素没有顺畅链接,老龄产业供需流尚未有效对接成型,迫切需要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出发,从观念、体制机制、制度、政策、法律以及市场教育等各方面发力,确保老龄产业供需全要素在市场化、产业化轨道上高效流动,并迈过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老龄产业结构本质、发展逻辑和成长路径

  老龄产业既不是蓝海领域,也不是红海领域,而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大陆。实际上,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个新大陆面前也只不过是刚刚才高中毕业。老龄产业是一个巨大、持久而富于内涵的新大陆、新产业和新经济,对此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01把握老龄产业的视角

  从理论上来说,把握老龄产业的视角主要有三个。

  ●社会形态视角

  即认为一定的产业结构是与一定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经济结构的产业表现。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主要还是年轻社会的产物,并正在开始向适应老龄社会的方向转变,未来的方向是要建构适应老龄社会的新的经济结构,并建构起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全新的产业结构。这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大势,我们称之为“大老龄产业”。这里的“老龄”是指称老龄产业所要支撑的老龄社会。

  ●全生命周期视角

  即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应当覆盖人的从孕育、出生、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到离世和身后事务安排的整个生命周期。未来的方向是面向每一个人从生命孕育到身后安排的全生命周期做好连续性的产业安排,这既是新的老龄产业,也是未来人类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大势,我们称之为“中老龄产业”。这里的“老龄”指称个体的增龄或者老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老龄产业在人类个体全生命周期上向老而生的准备性、持续性和善终性,强调不能把老年期和前老年期断然分割进行产业安排。

  ●老年期视角

  即产业要涵盖进入老年期的一系列需要的满足,这也是有“老年产业”“养老产业”“养老服务业”这些提法的缘由。这些产业在客观上是存在的,但这些提法的硬伤在于割断了全生命周期。实际上,老年期的许多问题是前老年期问题的延续和加剧。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断然否定以上短视提法及其内涵的错误理念和理论假定,并按照十九大的提法将其称为“小老龄产业”。这里的“老龄”指称为满足已经进入老年期的人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产业结构。目前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做的都是小老龄产业,但未来更重要的是要着眼长远做好中老龄产业。不过,未来最终的战略方向是建构适应老龄社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

  02老龄产业的内涵、框架和业态

  当前,在我们对老龄社会高级阶段还不清晰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探讨长寿时代全生命周期视野下为满足人类个体向老而生的准备性、持续性和善终性需要而衍生的老龄产业。

  具体来说,从全生命周期和以个体老年期为重点的角度来说,中国特色的老龄产业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公民老年期提供准备性、持续性和善终性的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称,它是一个由三个层次六大板块构成的体系。

  顶层是老龄文化产业,主要是为全生命周期生活提供精神引领的产业;

  底层是老龄健康产业,主要是为全生命周期生活提供健康支持的产业,核心是发展老龄健康产业,即以56个民族的健康理念及其医药护为主,以西医医药护为辅;

  中层是物质和服务保障类产业,包括老龄金融产业、老龄制造产业或者老龄用品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相应产品生产加工产业、第二产业相应产品即老龄制造业和老龄智能产业)、老龄服务产业和老龄宜居产业(老龄房地产业)。

  03老龄产业的基本特征

  1、老龄产业是面向人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发展性和享受性需求综合打造供应链的产业。老龄经济既是生活经济又是生命经济,覆盖的客户群体既有年轻人和中壮年人(如需要做老年期金融准备的年轻人,需要使用抗衰老、保健产品的中壮年人),更有老年人;

  2、老龄产业不是简单地面向刚性需求打造供给链,而是既要甄别刚性需求和非刚性需求,也要培育刚性需求,把直接供给和创造供给结合起来,把直接终端供给和产业内行业间的间接供给结合起来;

  3、老龄产业是具有连续性、成长性、高黏性和规模性的产业,需要供给方按持久战理念设计商业战略。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供给。老龄产业供给的连续性源于需求的连续性;

  4、老龄产业是弱经济周期性和强抗经济波动性的产业;

  5、老龄产业供给是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相配合,低技术和高技术相交叉,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相结合,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命需要相混融的多层次、多领域、综合性的产业。

  04老龄产业的本质

  现在,老龄产业界只有少数精英才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产业是“老龄产业”,大多数产业从业者都自称是“搞养老”的。冷静分析,这种职业认知观念存在诸多问题。实际上,究竟是所谓“搞养老”,还是说穿了就是让老年人“养”?

  答案十分清晰,老龄产业就是要靠中老年人来“养”的产业,否则就是主宾错位。因此,正确而科学的提法就是老龄产业,也就是通过专业、规范、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产业发展,而不是打着“养老”的幌子搞别的事情。现在,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所谓“搞养老”需要情怀。这一说法当然是不容否定的。但是,真正的情怀应当是“无情”,即老子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产业逻辑,而不是“口口声声”的“情怀”。试想:天天讲情怀,日日亏本做善事,虽然短期福利了少数人,但最终结果是自己破产,如此一来,不但不能自持,而且也不能继续福利他人。

  这实际上是最不讲情怀的。真正的情怀就是不讲“小情”,严格按照市场规则和产业逻辑办事,产业越做越强,越做越大,如此不仅能够自持,而且可以长期可持续地福利他人,其结果就是“大爱”。因此,“情怀”只能从“无情”中来(当然,这并不等于否认给老年人提供服务时需要充满爱心)。因此,老龄产业的本质就是其独立运行的商业规律和产业逻辑。

  05老龄产业的逻辑

  老龄产业作为未来新兴的重大基础性产业,需要遵循三条逻辑线:一是一般市场逻辑线,也就是价值规律等;二是一般产业组织的成长逻辑线;三是老龄产业自身独特的逻辑线,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理论上的老龄产业发展逻辑即理论逻辑,实际上也就是全生命周期的需求逻辑;
  第二层次是现实中老龄产业的发展逻辑即现实逻辑;
  第三层次是面向未来老龄产业的发展逻辑即未来逻辑,说穿了就是面向有效需求逻辑。这其中有五个方面需要认真把握:一是锁定客群逻辑,即要学会“摘葡萄”;二是加强客群需求管理,学会混业经营;三是把握产业内部业态的优势和劣势,既做到产业线有基底又能开放包容;四是塑造核心竞争力,做到面对竞争时游刃有余;五是适时把握融合战略,做到不可或缺;六是倡导先进理念,力求引领新经济。

  06老龄产业的成长路径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老龄产业如何成长,其具体路径如何,市场风云变幻如何应对,这是老龄产业人士关注的重要问题。实际上,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目前并没有现成格式化的答案,但其方向十分明确,这就是:准备迎接老龄产业从需方经济到供方经济的历史性大逆转,达到这一拐点就是老龄产业发展成熟的根本标志。目前的现实是,老龄产业尚处于需方经济阶段,整个产业离供方经济虽然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但还面临许多艰巨任务。今后的路径是,老龄产业各板块各行业普遍拥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及其在此基础上的集团企业。如此一来,距离老龄产业供给经济的历史性拐点就不远了。为此需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要点:

  1、树立先做强再做大的理念。没有强就不可能成就其大,产业从强到大,靠的不是资金,而是品牌和模式。

  2、抓品牌建设远重于所谓战略布局。有了品牌再行战略布局,就是投资收益良性循环;相反,搞所谓战略布局,其结局就是只有投资而没有收益,而且还坏了品牌,能维持不破产就算大吉大利了。

  3、紧紧扣住收益现金流来决定投资战略,今后,老龄产业的投资决策只有在试点过程中找到收益现金流后才能扩大(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再也不能被烧钱的经营战略忽悠了,关键是再也不能以烧钱幻想火爆来安慰自己了。

  4、守住现金流良好的现有发展方式,准备占据未来市场战略制高点,因此,老龄用品经销商现在就要研究,如何在做好当前经销业务的同时,逐步开始做转型准备,比如向制造商转变。这就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从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做好准备。

  5、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最终落脚在构建客户群上,天下的商业说穿了就是遵循“无固定商家偏好但有需求的客户——特定品牌产品或服务——粉丝型客户群”这一公式。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就是通过对接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和供给,把无固定商家偏好但有需求的客户变成自己的客户,并运用一整套管理体系保持客户群的偏好稳定和规模扩展。

  总体来说,老龄产业是长寿时代的新经济,也是未来老龄社会条件下系统性建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性产业,需要我们立意长远,仰之弥高,跃出“老人圈”,从新的社会形态所需要的产业体系的角度全面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值得企业家及其追随者付诸终生努力去赢得最终的成功!


  作者:党俊武    原文《新时代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形势预判与走向前瞻》发表于《老龄科学研究》2018年第11期,转载请联系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欢迎采编文章上传中国老龄网,自己当编辑、当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5-3 10:10 , Processed in 0.205967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