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我的人生

七、助残新语

小说:为残疾名人树碑立传的南开人——朱天吉教授访谈录| 作者:百味年华| 更新时间:2014-12-18 14:41:28| 字数:2414| 加入书签

 1991年,朱天吉赴北京为辞书校对最后一稿。因为该书是为配合5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而推出的,所以必须在此日期之前印刷成书。朱天吉深知时间紧迫,故废寝忘食地工作,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导致两眼充血,因病无法继续工作,只得回到天津的家中休息。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电话,得知主编——时任民政部副部长的连尹同志已到天津来看望他,很快会派车接他到天津宾馆见面。这本已令朱天吉深受感动,而见面后,连副部长交给他一份编委名单,与之前所拟定的略有不同。连副部长诚恳地说:“这份名单里多了一项‘执行主编’,你的名字应该在前边。”从常务编委到执行主编,这背后,是大家对于朱天吉辛勤工作的一致认可,可谓实至名归!

 朱天吉始终信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工作信条。他向来埋头苦干,对名利诸事淡然处之。同时,他又有博大的胸怀,绝不肯埋没其他人所做的任何贡献,无论谁对编书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都会引起他的高度重视,列名编委的有90名之多。就这样,在众多甘于奉献的志愿者历时五年之久的共同努力下,这部史无前例的《中国残疾名人辞典》终于完成。

 辞书落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辞书准时在1991年5月15日摆到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书名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序由时任国家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王震撰写,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施行而出版,是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残疾名人辞典》出版后连续荣获了三项大奖:1991年获“天津市优秀图书奖”;1992年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1994年获“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但奖项与功名并不是朱天吉的目标,他在书的“前言”中写到:“我们编纂了这部辞书,使之‘服务与当今、流传于后世’。”将其定位为具有可读性的工具书。

 10年之后的2001年1月,由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残疾名人大辞典》,书前选用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书写的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警句:“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又一次体现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世界的关怀和厚爱。书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题写的,序是由原国家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同志撰写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疾人群体中必定还会涌现出更多的佼佼者,这就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不断地补充与更新,后续工作依然很艰巨。最近,有关部门联系朱天吉,准备为当代国内外的残疾名人专门编写一部辞书。朱天吉表示:“这个计划很有意义。第一,我愿意智力相助,提供一些建议。但我已经七十有五了,恐怕只能做些幕后工作。这项事业终究还是要由年富力强的后辈同仁来挑起大梁。第二,我寄望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定能编出超过我们既成的两部辞书的新辞书。第三,我觉得只要有残疾人群体存在,就会出现业绩卓著的残疾名人,使这个‘服务当今,流传后世’的工程延续不止。千万不要让我们的两部辞书,沦落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怪物。”

 当下的社会风气同28年前相比发生了惊世醒人的变化,人们急功近利,浮躁拜金。如今,能否有人甘坐冷板凳,本着奉献精神,承担起这项无利可图的工作?对此,朱天吉表现出些许担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年逾古稀的朱天吉未移白首之心。他深知自己蒙残疾人之真情大爱才得以健康成长,故常怀感恩图报之心,反哺于助残事业。他亦知自己承南开之教益方有今日成绩,定要以八字校训为准则,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南开人。

 “人生应当是一部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乐章。它应该给后世留下鼓动人心、永不消逝的音响。” 这是《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1987年10月初版问世之时,朱天吉写在作者署名页上的《自勉辞》。他的人生也正如此,将个人的一段激昂乐章交织在助残事业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气势恢弘的交响乐中,这两部为残疾名人树碑立传的辞书早已奏鸣出不朽的音响。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回书页]  [下一章](快捷键→)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5-13 05:59 , Processed in 0.138338 second(s), 20 queries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