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机构] 自愿进养老院的老人多了

[复制链接] 地区:
自愿进养老院的老人多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沪上人家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文汇报 记者顾一琼 |
2015-7-14 10:14 |查看: 3065|回复: 0
转载 文汇报 记者顾一琼
      导读: “养儿防老”不再拘泥于形式上同吃同住,更重在精神关怀

       银色港湾,这是位于中心城区瞿溪路上的一家养老院。成立14年来,该养老院先后收住老人近500位,目前入住老人260人。谈到近些年养老观念的变化,老院长郦福祥感慨连连:社会各方的观念越来越开通了,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不再是“罪过”,而且越来越多的老人主动提出要住进养老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先执着于“养儿防老”的老人们,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同吃同住,更关注精神上的关怀和慰藉。
  

       不添堵、腾地方,老人甘心住进来

  郦福祥回忆说,当初养老院收住第一位老人时,家属完全像在“搞地下工作”,戴着帽子、口罩,偷偷摸摸地,填写家属档案时也含糊其辞,生怕被单位、邻居知晓,背上不孝的罪名。

  如今,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了,越来越多的老人主动提出要住进养老院。

  通过长时间与老人接触沟通,郦福祥了解到,目前将老人送进养老院的家庭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老人有慢性病,需要长期专业护理,家里人手不够,精力不够;居住条件限制,有些老人在中心城区呆惯了,房子动迁后,自己又不想去郊区,也不想在中心城区买房,干脆住进养老院;有的是家里婆媳等种种矛盾突出,为了避免矛盾,不添堵;还有是老人心甘情愿为第三代腾出地方。
  
       假日接不接回家,不能说明孝不孝

  刚过去的这个中秋节,该养老院统计了一组数字:中秋节把老人接回家的为0;接老人出院吃团圆饭的占5%;仅30%的老人子女经常来院看望老人;老人与子女通电话的频率为平均3天一个。

  “100个老人就有100个家庭,每户人家都不一样。”郦福祥对此见怪不怪,“接出去吃饭的,并不能以此证明自己孝顺;没来接的,也不代表不孝。”他介绍说,目前养老院内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0多岁,最年轻的60岁,需要全护理、二级护理及可以自理的各占1/3。有些子女不把老人接回家,是因为怕扰乱老人正常的作息和饮食规律。

  他举了个例子,李某家住市中心,家里房子两室一厅,儿子也马上要结婚,手头钱不够另外买房,碍于经济条件,老人主动提出进养老院。但李某很孝顺,每天都来看望老人,带点自己煲的汤、烧的菜等等,孙辈也常来看望,老人情绪很平稳,每天都是笑嘻嘻的。
  
       子女应换位思考,老人盼情感关怀

  “尽管现在自愿进养老院的老人多了,但大家还是应该多换位想想。”郦福祥说:“老人需要的是更多的精神关怀与慰藉。”

  朱某把需要护理的老母亲送到了银色港湾,特地聘请了护工,但他工作很忙,很少来看望,偶尔和护工通个电话问问情况,难得来也是匆匆来匆匆走,临走给老人个大红包。有段时间,老人总说自己不舒服,但没查出有何异常,后来发现原来是老人想借装病见见儿子。

  不少老人表示,晚辈的关心是老年生活幸福的重要源泉,期待与子女经常进行交流,同时也盼望更多志愿者走进养老院定期开展志愿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精神生活。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1 17:39 , Processed in 0.212318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