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5年跨国爱情长跑终圆满 82岁老人在厦迎娶83岁法国女子

[复制链接] 地区:
爱情婚姻
55年跨国爱情长跑终圆满 82岁老人在厦迎娶83岁法国女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君子兰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厦门网 |
2015-8-6 15:42 |查看: 1444|回复: 0
转载 厦门网
当年美丽的法国女孩

       多少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时,82岁的袁迪宝先生听着美国电影《翠堤春晓》的插曲《当我们年轻时》,总忍不住流泪——55年前,他和爱人丹妮最爱这首歌。

  歌声依旧,时光却已穿越两个世纪。1954年,在杭州,他们曾热烈相爱过;后来,天各一方,通信戛然而止,爱恋就像那些信件,被时光染黄,却从未丢失。

  55年,袁迪宝在中国厦门,丹妮在法国里昂,一样华发悄生,一样举目遥望,只是目力所及,爱人却不知在何方。在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袁老先生和83岁的丹妮,一起走进厦门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所。

  丹妮说:“我只是想和宝,一起到老。”——“宝”是她对丈夫的爱称。这是一场跨了55年的国际爱情长跑。



       定情 相爱西湖畔 柳叶玫瑰成信物

  桌上放着一张黑白照片,相片里,在杭州西湖湖畔的柳树下,一对青涩的青年男女满含爱意。相片外,袁老先生和妻子丹妮坐在一起,时光抹去了他们的青春容颜,却褪不掉深沉的爱。

  1953年8月,当时26岁的袁老先生在厦和妻子完婚。1954年,他匆匆登上去杭州读大学的火车。在杭州,袁老先生认识了当时教他俄语的老师——丹妮。

  被问起当时两人是怎么相遇的,丹妮说:“当时我走上讲台,看见他那双清澈迷人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个聪明小子。”袁老先生当时是学习委员,俄语成绩非常好,丹妮很喜欢他。除了学习,丹妮在生活上也时常照料他。

  不久,他们相爱了。“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他们依偎在西湖边上,用俄语唱着当时流行的苏联歌曲,柳叶和玫瑰花是两人的信物。丹妮把袁老先生领到家里,品尝她妈妈做的咖喱鸡、法国菜。

  享受美好爱情的同时,袁老先生内心一直被道德感谴责着,他把在厦门的婚姻如实告诉了丹妮。对爱情执著的丹妮却发誓非他不嫁——她剪下一绺头发,摘下一枚戒指给他做纪念。

  第二年,因为院系合并,袁老先生去了四川,而丹妮跟着父母留在杭州,但他们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1956年4月,丹妮随全家回到法国。1958年,中国物资贫乏,远在法国里昂的丹妮,得知袁老先生的大儿子出生,便从法国寄来了奶粉、衣物。当时袁老先生允诺,30年后会到法国找她。接下来的动荡年代里,袁老先生被下放到龙岩,从此和丹妮失去了联系。“当时写了信,但都被退了回来。”袁老先生说。


       思念 天各一方 爱人书信随身藏

  没有了书信,维系他们的是思念——“特别想念的时候,我们就抬头仰望,同一天空下的启明星。”这是袁老先生写给丹妮信里的一句话,成了丹妮心中最坚定的约定。

  事实上,一个在东半球,一个在西半球,里昂和厦门时差6个小时,看启明星的时间点完全不一样——但袁老先生说这也无妨,只要知道那一边也会有人望着启明星就足矣。

  刚到法国的丹妮,对爱人的思念无时无刻,成天惦记着他下班了没有,吃饱了没有。她试图接触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希望寻找到爱人的消息,但没有结果。有一天,丹妮觉得生活已经没有了希望,站在罗纳河边,看着滚滚而去的河水,想离开这个世界。还好一位老先生看出她的异样,和她谈心。丹妮才清醒过来:爸爸出去上班,妈妈一个人在家,我不能跳下去,我得回去照顾妈妈。从那以后,她守着对爱人的思念,一生未嫁。

  后来,丹妮把思念变作一砖一瓦,堆垒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曾经的中法大学秘书长、汉学博士,她亲手创办了里昂第三大学的中文系。

  在一个泛黄的大信封封面上,她用法语写着:“不知我还会不会有勇气再读这些信件,这些证明着我们之间没能实现的幸福。如果我死了,请看到这些信物的人,把它们烧掉。”每次出门,丹妮总会记得将之前和袁老先生的书信一起装上行李箱。“这是我的生命,我担心放在家里会被小偷偷走。”

  袁老先生曾在日记里写下:“我们相约天堂见。”——相比丹妮热烈的思念,他把思念藏在心底最深处。他全身心地为家庭付出,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会翻出那首歌听一听,想想:她现在怎么样了?


       重逢 40年风雨 浪漫爱情依然还在

  1994年,袁老先生的妻子过世。他选择深藏思念,守候着自己的孩子,没想到爱情会再一次被激活。今年年初,一次闲聊中,儿子们知道了袁老先生的心事。他们没有反对,儿媳妇欧阳鹭英还一直鼓励公公按老地址再写一封信给丹妮。想了4个晚上,袁老先生写下同样内容的5封信,寄了出去。

  信寄出去,准时开信箱成了袁老先生每天的习惯。第一天,没有;第二天,没有;第三天,还是没有……奇迹在今年5月1日出现。信箱里躺着一封来自法国的信。撕开封口,抽出夹着彩照的信纸,袁老先生的手一直在颤抖。仔细端详照片上的女子,看着熟悉的笔迹,四十多年来从不言说的思念,化作几行泪——信中写道:“亲爱的宝:自从接到信后,我反复不停地看,一遍一遍地看,难以释手,想得很多很多。翻看照片时,我感到特别的温暖。没想到我们今生居然还会互通音信,也许还有再见的希望,这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袁老先生的回信是这么写的:“亲爱的丹妮:接到你的信我激动万分,认为这是一个奇迹,读着我热泪盈眶。”从这一封信开始,两位老人又恢复了联系,像年轻时那样情意绵绵。

       成婚 终成眷属 爱情传奇感动众人

  丹妮赶来厦门了。她说,启程前,自己一直在琢磨该穿什么衣服,见了面第一句话说什么好;她还想,是不是会像日记里梦想的那样,在那个曾经离别的码头,白发苍苍的两个人终于相见,抱头痛哭。

  9月18日,当相逢的这一刻在高崎国际机场来临时,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恋化成一个温暖的拥抱——他们紧紧地抱着对方,感受着对方的气息。

  选择在中秋节的前一天,丹妮和袁老先生结婚了。民政局工作人员都十分感动,他们说,在办理过的涉外婚姻中,这对老人的爱情故事是最传奇的。子孙们嘴里的“妈妈”、“奶奶”,也让丹妮开心得合不拢嘴。

  说起以后的生活,丹妮说她在来厦之前,已经把法国家里的重要书籍物件捐献给了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文部——“我只是想和宝,一起到老。”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5-14 18:43 , Processed in 0.224534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