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龄新闻] 老太听信电视节目“专家”承诺 花1680元“买拐”

[复制链接] 地区:
老太听信电视节目“专家”承诺 花1680元“买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壮士 (小学一年级) | 转载 当代生活报 |
2014-12-16 09:54 |查看: 2943|回复: 0
转载 当代生活报
本帖最后由 壮士 于 2014-12-16 10:01 编辑

       导读: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卖拐”的人披上专家外衣后,你还能辨认出来吗?听信“专家”承诺 1680元“买拐”:


       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蒙进煌 实习生 黄小娟)“100%保证!如果没有减‘大肚子’30斤,并且三高、脂肪肝等指标全部未达标,就砸掉祖上牌子永不行医。”近日,桂林70多岁的杨阿婆担心自己的心脑血管问题,看了电视上一个“名医妙方”的节目,里面“苗医第八代传承人”的承诺让她心动了。便通过电话订购,便花1680元购买了一个疗程的“减大肚子汤”。

       谁料第二天收到快递后杨阿婆发现,订购的“减大肚子汤”打开后是北京某牌子的降脂保健茶,里面就是一些薏仁、决明子等,与电视画面中看到的产品完全是两回事。杨阿婆又看了产品外包装,只见纸盒上特别注明这是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未注明减肥作用,也没有“苗医”提到的有效药物。

       这样的保健茶和“苗医”有何关联?11月13日,杨阿婆打电话要求退货。她认为,一是送来的商品与“苗医传人”所称的药品不符;二是这种保健茶她前几年也喝过,减肥效果不明显。然而,还没听完杨阿婆的投诉,接听电话的一名杨姓工作人员就挂断了她的电话,此后再也没有接听。为此,杨阿婆只好向当地消委会投诉。

       相关新闻

       中消协:别让“专家”钻进你脑子

       中消协转发一项针对老年保健品消费的调查显示,310份问卷中,140人不了解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区别,95人说有时会混同,有54人回答保健产品还能治病;172人购买后有被欺骗的感觉,其中86人表示遇到消费纠纷时会向工商、消保委及有关行政部门投诉,34人会选择自认倒霉,放弃投诉。

       调查认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是意识淡薄。选择购买保健品主要依据是亲朋好友推荐和上门促销途径,并不是自己主动到市场上选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缺乏主观能动性。

       二是概念模糊。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对保健品认识不清,认为多吃保健品有益健康。

       三是轻信宣传。当前许多保健食品,通过包装、标签、说明书、宣传资料或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打着“专家”“名医”“高科技”“祖传秘方”等字眼,常常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绝对化语言进行宣传,而老年人不能辨别真伪,往往被迷惑。

       四是盲目消费。购买保健用品并非基于实际需要,而是盲目消费。以为只要有合法工商税务登记,其经营活动就必然合法;以为“我已接受了免费服务,不买他们的商品过意不去”;误信“消费+投资=高额回报”的谎言;认为“只要签了合同,就可靠”。

       专家分析
       理性面对健康  老人需要精神安慰

       广西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曹钧盛认为,老年人愿意相信“专家”,是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行为表现,也是老人害怕死亡的模糊、下意识的表现。作为子女,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仅需要物质上的给予,也需要精神上的安慰。

       曹钧盛说,有时候适当地与老人讨论死亡的话题,也未尝不可。因为老年人正确认识死亡,才能更理性地面对健康。曹钧盛提醒,不要很突兀地聊起这些话题,而是借助一定的时机(比如身边的生老病死),聊看法,谈感受,让老年人了解生命的有限性,以便更好地珍惜当下,更理性地面对健康。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5-14 23:08 , Processed in 0.172275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