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网 wdzb.org.cn

[切换城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高”人群吃3类家常菜,当心雪上加霜!防“三高”记得多吃这一宝!

[复制链接]
食品安全
“三高”人群吃3类家常菜,当心雪上加霜!防“三高”记得多吃这一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我的长辈 (管理员) | 转载 老年生活报 |
2020-1-7 22:43 |查看: 2015|回复: 0
转载 老年生活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再加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还有人们日常的不规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等慢病所困扰。那么,如何应对“三高”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三高人群多吃萝卜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夏朋滨指出,萝卜皮营养丰富,尤其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除了维生素和矿物质,萝卜皮还富含果胶、槲皮素、异硫氰酸酯类等活性物质,一定程度上有助调控血脂、血糖和血压,是三高人群的理想食品。此外,异硫氰酸酯类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萝卜皮最好生吃,能留住更多的活性成分,比如凉拌萝卜皮、腌萝卜皮、糖醋萝卜皮等。

  萝卜皮做菜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打算做凉拌萝卜皮,就把皮削得厚一些,上面带一层萝卜肉,拌出来的菜好看也好吃;

  第二,凉拌前,把萝卜皮放入冰水中浸泡30分钟,有助去除异味,使其口感更脆,如果没有冰,直接放清水也可以,效果稍差些;

  第三,用盐提前把萝卜皮腌制一会儿,口感更好;

  第四,萝卜皮最好一次吃完,吃不完的一定要用密封的盒子盛装后放入冰箱,以免给冰箱带来难闻的气味。

  有“三高”,喝些谷物浓浆

  很多人体检出了“三高”,除了缺乏运动外,贪图美味,追求高脂肪、重精粮、少粗粮的饮食习惯也是“三高”等症状高发的根本原因。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建议,多选粗粮做你的主食吧。

  张晔指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应该吃250~400克的谷物,其中要有50~100克的杂粮、粗粮。但对于“三高”人群,这个量还要再加一些,可以占到主食的1/3至1/2。与细粮相比,粗粮供给的能量不高,但膳食纤维含量却要高很多,对脂肪的吸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能够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从而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因为粗粮做起来比较麻烦,算上泡煮的时间,差不多得需要两三个小时,张晔建议,喝谷物浓浆。小的时候,家里边熬粥,都会把漂在表层的米油给孩子和老人喝,这层米油其实就是粮食里的脂肪,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吸收。所以,将粗粮经过熬煮或打成浆,是非常健康的饮食方法。

  怎么吃最健康?张晔的秘诀是:谷物+豆类+坚果。

  比如冬天可选黑米、黑豆、黑芝麻,再加上核桃粉这种黑色组合,有补肾强身的作用,口感和营养都相当好。夏天可选择绿豆、薏米、百合、莲子、西米等。对于女孩则可以选择大米、红豆、红枣、枸杞,有补血安神的作用。脾胃不好的人群,则可以选择燕麦、小麦、花生、芝麻等组合,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效果。对于更年期女性,则可加些黄豆,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大部分人都喜欢把粗粮放在晚上吃,其实粗粮不易消化,晚饭吃得过饱,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张晔建议,谷物浓浆的形式,好带又方便食用,合理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就更好了。

  预防“三高”先改善作息习惯

  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鸣表示,市民对健康知识了解不够多,不注意养生保健,健康意识淡薄,把小病、慢性病拖成了大病。

  比如高血脂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很多人血脂高了也无从知道;有的即使知道自己血脂高,也不进行有效治疗,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猝死。

  “高血压除了有遗传因素以外,也是最典型的吃出来的毛病。”李鸣说,要预防“三高”,一定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提倡“三低饮食”,即低油、低盐、低热量饮食。此外,还要遵循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李鸣建议,30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中青年人要勤测血压,定期体检,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定期复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和搭配,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减少盐的摄入,增加水果、疏菜和谷类食物的摄入,总体上保持能量平衡;提倡戒烟限酒,有血脂异常、脂肪肝的患者最好不饮酒;此外,要做到心理平衡,并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以保持正常的体重。李鸣提醒,如果单纯依靠食疗和运动还不能有效控制“三高”,就需要靠药物治疗。

  餐桌上少碰“三高菜”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委员刘明表示,我们餐桌上有一类家常菜也是“三高患者”,因为它们高油、高糖、高盐,经常吃与“三高”的高发有一定关系。

  1、糖醋里脊等糖醋菜

  糖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料之一,在粤菜、鲁菜、浙菜、苏菜、豫菜中广为流传,如糖醋里脊、糖醋鱼、糖醋排骨等,它们口感酸甜,外酥里嫩,受到不少人追捧。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糖是这类菜的主要调料之一,高糖是一大特色。比如一份糖醋排骨的含糖量高达50~75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内,最好不超过25克。外酥里嫩是因为经过了油炸,因此这类菜往往高油。此外,糖醋菜还有一个隐藏的特色——高盐。因为盐和糖常常结伴而行。放盐多了,只要再加一勺糖就可以缓解咸味,使咸味变得柔和,不刺激。而当糖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就会让甜味变得很明显。很多时候,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所以很多糖醋菜里,盐的浓度要比感觉到的含量更高。此外,鱼香茄条、鱼香肉丝、鱼香豆腐等鱼香菜也存在高油高盐高糖的问题,应少吃。

  2、水煮鱼等水煮菜

  水煮鱼、水煮肉片等水煮菜,从名字上看似乎非常健康。然而,烹调这类菜往往需要大量油。比如,一份水煮肉片的用油量在50克以上,一份水煮鱼的甚至高达几百克,每一片肉和鱼都沾满了油。每日成年人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更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餐馆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在油上做手脚,因此烹调这类菜肴的油即便不是口水油或地沟油,质量也不会太好,可能会选择价格低廉的劣质油,也可能被反复加热利用。反复高温加热会让油脂发生反式异构等变化,可能带来致癌风险。带有干锅、干煸、香酥等字样的菜肴都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3、番茄炒蛋等需要多次放油的菜

  番茄炒蛋色彩鲜艳、酸甜可口,是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很少有人想到这道菜可能也是隐藏的含油含糖大户。做番茄炒蛋,绝大多数人会放两次油。炒鸡蛋放一次,捞出鸡蛋,再加油炒番茄,最后把炒熟的鸡蛋放在炒软出汁的番茄里。为了把鸡蛋炒香、炒蓬松,往往需要加入大量油。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加入这么多油,番茄炒蛋吃起来却一点儿都不腻?原因在于,鸡蛋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它可以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让这道菜不会出现盘子上沾着油的情况。除了油,喜欢甜味的人在做这道菜时还会加糖。因为番茄有酸味,能够减弱对甜味的感觉。所以如果甜味明显,其中糖的含量就要达到8%~10%。比如,菜肴含糖量为10%,400克的番茄炒蛋,就含40克糖。其中一半来自于菜肴本身,但还需要再加入20克的糖。和糖醋类菜肴相似,高糖还可能带来高盐问题。因此,做这道菜时一定要注意少油少盐少糖。


  来源:人民网健康 免责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我的长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龄网  

GMT+8, 2024-6-17 14:55 , Processed in 0.212063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